品牌推广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品牌推广
江西永晟科技有限公司:堅持綠色發展,擦亮可降解生態底色
发布日期:2022-11-28 11:02:54
在江西永晟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車間裏,一件件色彩鮮艷的餐具陸續「出爐」,琳瑯滿目。拿在手裏,磨砂的質感和輕盈的重量讓人誤以為是塑料製品,「這可比塑料『高級』。」 公司董事長王小永介紹道,這是公司的主打產品——以植物纖維為主導的可降解環保餐具產品。
近年來,江西永晟科技有限公司堅持綠色發展,擦亮可降解生態底色,生產開發高品質的可回收環保材料,降低能源損耗和環境汙染,以更大程度上釋放綠色產業的耀眼光芒。
江西永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小永介紹公司產品
致力環保 發展可降解循環產業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及《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印發,貫穿「碳達峰」、「碳中和」兩個階段的頂層設計正式出台。
江西永晟科技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國家「十四五」規劃中節能減排和保護環境的號召,助力碳達峰、碳中和,以生產植物纖維為主導的可降解環保餐具產品為主要抓手,擁有10萬平米潔凈工廠和先進的生產流水線,並且具備完善的研發、生產、銷售體系及日本靜岡高分子研發團隊。囊括竹纖維、木纖維兩大核心技術,申請有10 多項實用新型專利,近百項外形專利。
據公司董事長王小永介紹,與普通塑料餐具相比,永晟科技的可降解環保餐具有零甲醛、耐高溫、防黴、抗菌、可降解等優點,可在冰箱和微波爐中使用。
江西永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小永接受主流媒體采訪
「你知道嗎?1噸原生PET塑料粒子要消耗6噸石油。用原生塑料每生產100萬個瓶子會產生220500KG的碳排放,而用我們的RPET生產100萬個瓶子僅產生20700KG的碳排放,為地球減少了199800KG的碳排放,接近十倍的差距。」王小永激動地說:「如今,環保低碳已成為國際共識,中國也製定了『雙碳』目標,我們作為世界的一份子,也該盡一份力量。」
握瑜懷瑾 站在低碳戰略前沿
一個廢棄的礦泉水瓶,是如何變身可降解環保餐具的?
據悉,永晟科技擁有占據世界領先地位的RPET改性環保再生應用技術。該技術可以完成從礦泉水瓶回收到再生應用生產的閉環,即從「智能回收站—回收聚酯(PET)、聚乙烯(PE)、聚丙烯(PP)清洗線—TOMRA智能篩選系統—EREMA擠出造粒—專業改性實驗室—RPE原材料—產品應用生產」一整個流程,而大多數供應商都是通過購買原材料進行最後一步的註塑生產。該公司的RPET改性環保再生應用技術,抗菌、防黴、耐溫176°,將廢舊礦泉水瓶再生應用為食品級可循環使用的餐具廚具,綠色環保可再生,給予客戶更多信心和安心。
2022年6月,永晟科技該項技術已投入生產,目前有了四大主營品類:食品接觸級的RPET,運用於餐具、儲藏類產品以及廚房烹飪工具類產品;食品接觸級的RPET;運用於木纖維系列,包括菜板、筷子以及烹飪工具;非食品接觸級的RPET,運用於衛浴產品,如衣架、垃圾桶、洗衣籃等產品。
公司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產品由GRS認證全球回收標準進行全程追蹤認證,包括從原料到產品生產的所有環節都可溯源,消費者能在網上進行查詢確認。同時,公司還通過了美國Recycled Content 回收成分認證,擁有美標FDA,法標DGCCRF以及歐標LFGB和物理測試的洗碗機和微波爐檢測證書。
如今,永晟科技的環保餐具已成為許多國際餐飲品牌和商超的新選擇。目前公司產品占歐洲的60%的市場份額,占北美及其他國家的40%,年銷售額達9500萬美金。公司的合作客戶有沃爾瑪、開市客、奧樂奇、山姆會員店、歷德等國際商超。
前景廣闊 綠色環保大有可為
2022年6月1日,《GB/T41010-2021生物降解塑料與製品降解性能及標識要求》國家推薦性標準生物降解塑料國家標準開始實施,同時也引發生物降解塑料板塊大漲。目前,國內可降解塑料市場缺口較大,可降解塑料有效產能合計僅約為25萬噸。根據歐洲生物塑料協會預測數據,到2024年,全球生物降解塑料年產能將達到133.4 萬噸,年復合增長率為 2.7%。在需求的持續釋放下,可降解塑料市場將迎來巨大的千億級市場發展機遇。
江西永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小永介紹行業前景
「我們大有可為。」談及之後的發展,王小永顯得意氣飛揚。他表示,今年11月8日,永晟科技已經刊發了第一期公司月刊。月刊共有五個部分,分別是可降解循環生態環保產業的意義及作用、國內國際對此行業的重視程度、公司為循環生態所做的貢獻、公司近期的研發新品、公司宗旨和發展方向。「我們不光給員工看,還講給老外看,給客戶看,邊看邊講,努力擴大影響力,積極參與製定行業標準。」
「今年,我們對在日本靜岡的高分子研發中心進行了升級,明年計劃增加4所智能回收站,並計劃註冊開設第一家泰國工廠。」王小永表示,下一步,永晟科技將面向全球,實現生產、市場、技術、管理、創新標準化、精確化。用更高質量的競爭和更高質量的合作創造價值、造福社會,為環保事業在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香港商报 記者 彭倩玉 周萬里 林琳 攝影 楊誌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