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专访:建立自我 追求无我
发布日期:2014-03-12 22:28:55
“超人”、首富、“香港梦”的最佳代表……重重光环的包裹之下,这位85岁的传奇老人曾给华人世界带来了太多惊叹。但今年以来,他的一系列涉及百亿资产跨洋变动的出售与投资动作,也给外界带来许多疑惑。
2013年11月22日,在位于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2号的“长江集团中心”,李嘉诚接受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专访,对“撤资”、楼市、香港前景等热点问题逐一作答,还深入地谈及自己的家庭和人生观念。
从“超人”到“吸血鬼”
1977年,当时49岁的李嘉诚一举夺得中环地铁车站上盖发展权,次年又与香港第一财团汇丰银行合作重建华人行,他的财富帝国也从偏僻的柴湾、北角挺进香港的“心脏”———中环。从彼时起,被誉为“超人”的李嘉诚从中环腾飞,一路扩张自己的财富版图,在数十年后成为香港首富、华人首富。
曾经因战乱举家逃难香港,遭遇年少丧父、中途辍学,做过推销员、塑胶厂老板的他,因为之后数十年间的个人奋斗和巨大成功,被捧为“香港梦”的最佳代表。
今年4月份,《福布斯》公布本年度华人富豪榜,李嘉诚再次以310亿美元资产,连续第15年成为全球华人首富。
也是大致从这个4月开始,香港货柜码头工人因不满高工作量和低薪酬待遇,开始长达一个多月的罢工,工人的诉求和矛头直指码头的拥有者李嘉诚。在长达数日的罢工和游行中,工人以及之后加入的社会团体,手举各种标语、横幅、漫画包围了中环的“长江集团中心”,在这些标语和横幅中,曾经的香港“超人”被称为“万恶资本家”“吸血鬼”“地产垄断”。
罢工最终以加薪结束,然而风波并未止息。
“玻璃杯论”、撤资疑云
随后的7月间,市场传出和记黄埔出售百佳超市,这是陪伴了香港人近40年的超市。不过,10月18日,和黄公告暂停出售,继续其旗下零售业务的策略性研究。
8月,李嘉诚罕见地缺席了被称为“港情咨文”的2013年的长和中期业绩会,却在一个突然前往参加的香港传媒饭局上公开澄清他不会撤资。他以“好靓的玻璃杯(glass cup)”比喻香港:“看着好靓,但不小心打烂它也好容易”。
10月9日,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将香港嘉湖银座商场,以58.5亿港元的总价整体出售;国庆长假前,李嘉诚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电能实业宣布,拆售旗下香港电灯有限公司;在内地,李嘉诚以60亿元人民币的底价叫卖其在上海陆家嘴开发的首个写字楼项目“东方汇经O FC”,同时宣布抛售位于广州的西城都荟广场。以上项目如果全部完成可套现400多亿港元。
最近的11月下旬,和记黄埔再在一周内两次出售在港物业,价格超过12亿港元。
另一边,自2010年以来,长和系总共在香港和内地以外完成了11笔收购,涉及金额约1900亿港元。其中,欧洲地区占比高达94%。
涉及百亿资产的跨洋变动令近年愈发敏感的公众生疑:多年来多次宣称“爱国、爱港,永不迁册”的李嘉诚,是否真的要撤离他“光荣与梦想”一步步实现的地方———香港?而近期在内地的系列出售行为,是否代表其已不看好包括楼市在内的内地投资环境?
“冤枉我的,我不喜欢”
近年来,除了公司的业绩会,李嘉诚鲜少接受媒体访问。在港媒的报道中,李嘉诚常以“我不想树大招风,又不想‘碰壁’———讲多错多,所以会选择一个适当时候,再同大家慢慢详谈”来推谢媒体的采访。
或许目前站出来回应各界的关注和质疑,已经是他所认为的“适当时候”。
在采访开始,未等记者预热和发问,他表示“任何问题都可以问”,在采访中,他说“冤枉我的,我不喜欢,就像这个‘撤资’,人家说了这么多个月,你看,今天是我的一个反击!这是人家没法反驳的,因为我有数字给你们”。在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他笑言:“如果可以重新开始,我可能会考虑选择参政。”
在他身后,高大的落地玻璃前,一尊琥珀色的水晶雄狮卧于窗台。窗外是模糊的太平山和宽阔的维多利亚港。香江之上,货轮、游船来往其间,不舍昼夜。
【谈撤资】
“撤资”是个大笑话
高卖低买本来就是正常的商业行为,就全世界而言,从来没有批评过我们撤资,惟独香港传言不断,令人遗憾。
今年7月底,市场传出和记黄埔出售百佳超市,这是陪伴了香港人40年的超市。不过,10月18日,和黄公告暂停出售,并继续旗下零售业务的策略性研究。10月9日,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已将香港嘉湖银座商场,以58 .5亿港元的总价整体出售;国庆长假前,李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电能实业宣布,拆售旗下的香港电灯有限公司;在内地,他以60亿元人民币的底价叫卖其在上海陆家嘴开发的首个写字楼项目“东方汇经O FC”,同时宣布抛售位于广州的西城都荟广场。另一边,自2010年以来,长和系总共在香港和中国内地以外完成了11笔收购,涉及金额约1900亿港元。这其中,欧洲地区占比高达94%。
记者:近期媒体报道你出售和减持内地部分产业,又说你从香港撤资将半数资产移师欧洲,对此你有何回应?
李嘉诚:说长和系“撤资”是一个大笑话。我可以告诉大家,以2012年为例,长和系在全球总毛收入约4300亿港元,但是我们今年投资海外(新西兰和荷兰)的基建项目只有130亿港元(17亿美元),而且实际动用的资金只有80亿港元(10亿美元),仅仅只占今年长和系总毛收入的不足2%,可以说微不足道;同时,我们今年在香港的货柜码头项目就投资了40亿港元,这样怎能说是“撤资”,我觉得真是天方夜谭的笑话。
记者:近期长和系作出的这些调整,是出于何种考虑?你觉得在此事上,外界对你最大的“误读”是什么?
李嘉诚:“撤资”这个问题,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成立的。我们集团曾经在不同国家出售业务,有的赚了超过1000亿港元,赚数百亿元也有不少,别人一句批评的话都没有。在香港,如价钱合理,会继续买,也可能会卖掉外国一些资产,或将资产上市,这都不稀奇,这些都是正常的商业行为。
再说,现在我们长和系在香港的中区拥有的物业包括长江集团中心、华人行、和记大厦等,总面积加起来大约有380万平方呎,总市值1300亿港元,有三幢大厦因为我曾在那里工作过,一定不会卖,只用作收租;内地方面,位于最佳地段的收租物业包括上海、北京如东方广场等亦约有500万平方呎,总市值至少400亿港元,内地、香港两地只是收租的物业市值就有1700亿港元,至于集团和我私人持有的全部海外收租物业市值只是内地、香港两地的5‰。
记者:可是当香港和内地出现了很多关于你投资决定的不同声音,你觉得是否有必要去解释?为什么没有在第一时间出面澄清?
李嘉诚:别人说我怎样怎样,一般来说我不喜欢辩解,如果每天都是这样辩来辩去,太疲倦了,不值得。我还可以举个例,过去二三十年,我们一向与新加坡政府关系非常融洽,而出售物业数以百亿计;在过去两年我们在新加坡几乎买不到土地,现持可发展的土地也很少,在新加坡已经没有可收租的物业,也没人批评我们“撤资”,不只新加坡,我们在全球52个国家均有业务,只有香港说我“撤资”,然后还传到内地去。
企业按照法律经营,赚得盈利后再投资其他任何地区。或因经营不善亏损、业务回报低或前景欠佳而退出,均属纯商业决定。高卖低买本来就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但就全世界而言,从来没有批评过我们撤资,惟独香港传言不断,令人遗憾。
记者:那你觉得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言论?
李嘉诚:起初也就一两个人在讲,后来就是跟风。我举个例,现在如果有人在中环支个小凳子,站在上面乱讲一通,起码也有一两千人围过去。
记者:所以你当时听到这个言论觉得很奇怪?
李嘉诚:确实很奇怪。还有就是媒体发现只要跟长和系有关,跟李嘉诚有关的话题,就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
【谈楼市】
内地楼市价格太高
“地产霸权”实在是一个笑话,我们在外地赚的钱远远多于在香港,过去两三年我们在香港买入的项目较少,香港地价高,已看到不健康的趋势。内地的地价也飞涨,我们也无法成功投得土地。
当提及香港是“李家之城”、李家“地产霸权”等说法,李嘉诚表示他不认同。他说自己20多年前就已预见香港市场的局限,因此他是最早迈出海外投资的商人,在港投资早已不是重头。不过,作为屈指可数的房产大开发商,李嘉诚对于目前楼市也表现出担忧之色。
记者:在香港,有市民对记者说,香港现在就是“李家的城”,说你“地产垄断”之类的,对此你怎么看?
李嘉诚:1979年我收购和记黄埔之前,它在香港以外的地方是零投资,投资海外是由我开始的。当时我就知道香港的市场有限,我不断到外国投资,今天证明我的做法是对的,如果集中在香港投资,根本是蠢事!二三十年前我已预见香港这个情况,不是我聪明,而是香港就几百万人口,能做多少生意呢?
其实和黄的香港业务占全球投资比例约为15%,长实在香港的投资占全球的约1/3,如果地产做得少一点,比例会更小。
记者:香港人对你最大意见,说你“地产霸权”?
李嘉诚:“地产霸权”实在是一个笑话,我们在外地赚的钱远远多于香港,过去两三年我们在香港买入的项目较少,香港地价高,已看到不健康的趋势,内地的地价也飞涨,我们也无法成功投得土地。
今年至目前为止,我们仅获批出一宗总值只得30亿左右的楼盘,位居最末,以致我们今年全年卖楼只得约40亿港元,仅及过去两年每年销售总额260亿-270亿之间的15%左右,是13年来最差的一年。
若地产业务继续艰难地经营,高价投地而亏本,就是对不起股东。我们是一家小心经营的公司,长实今天的负债比例是4%,和黄是21%,以其这么大规模的公司而言,在外国是属于低的比例,还有在加拿大的H usky,负债比例只有12%,也是非常低的,这是我做生意的原则,对于债务和贷款问题,非常小心处理,如履薄冰。我在1950年开始做生意,到今天已经60多年,经历过不少风风雨雨,也一路走过来。
而且大家都知道香港地产市场一直由政府政策主导,不论从土地供应到投地条件的设计、房地产税务政策等,并非由地产商决定,因此“地产霸权”并不属于地产商。
记者:你刚才提到内地的地价飞涨很难买到地,那你怎样看待目前内地的楼市行情?
李嘉诚:这个都不用我说,你看现在内地政府部门都说要调控楼市,说房价太高,不听他们的话,还可以听谁的话?
记者:那你也觉得现在内地楼市的价格已经太高?
李嘉诚:是的,价格涨太高,一般老百姓已经难以承受。所以近期也看到政府出台了调控政策,譬如买二套房限贷等。现在投资地产的公司也有危险,要很谨慎,很小心,我一生的原则是不会去赚“最后一个铜板”。
数字1 以2012年为例,长和系在全球总毛收入约4 3 0 0亿港元,但今年投资海外(新西兰和荷兰)的基建项目只有13 0亿港元,而且实际动用的资金只有8 0亿港元,仅仅只占今年长和系总毛收入的不足2 %,可以说微不足道;同时,我们今年在香港的货柜码头项目就投资了4 0亿港元
数字2 长和系在香港的中区拥有的物业大约有380万平方呎,总市值13 0 0亿港元;内地方面,位于最佳地段的收租物业包括上海、北京如东方广场等亦约有500万平方呎,总市值至少4 0 0亿港元,内地、香港两地只是收租的物业市值就有17 0 0亿港元,全部海外收租物业市值只是内地、香港两地的5‰
高卖低买本来就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但就全世界而言,从来没有批评过我们撤资,惟独香港传言不断,令人遗憾
现在投资地产的公司也有危险,要很谨慎,很小心,我一生的原则是不会去赚“最后一个铜板”
【谈政治】
香港不能“人治”
我并非万能,无法预测政治变化,也绝对没法影响政治,我只能以我的智慧作出对股东有利的事。
对于政治,李嘉诚表示他没有参与,也无法预测和影响,对刚刚闭幕的三中全会细则他会一一研究。他强调,政府的权力要在法治的基础上公平公正地落实执行政策,香港不能“人治”,永远不能选择性行使权力。
记者:外界都很好奇,你的投资决定在多大程度上是基于商业判断,多大程度上基于政治分析?
李嘉诚:作为负责任的国际企业主持人,经营业务不能铤而走险,一切必须以股东利益为大前提。世界上的投资机会和选择,实在令我们应接不暇;集团可以挑选有法治、政策公平的环境投资;在政策不公平、营商环境不佳、政府选择性行使权力之下,投资意欲一定相对下降。
我并非万能,无法预测政治变化,也绝对没法影响政治,我只能以我的智慧作出对股东有利的事,因为股东对我是非常信任的。
记者:这几年有些企业家因为各种顾虑,表示在商言商,不谈国事,商人要不要关心政治、谈论国事,你怎样看?
李嘉诚:我不是聪明的人(笑)。你提到的是明哲保身,不过如果政治问题真的冲着自己而来,担忧也没用。
我没有参与政治,但我关心政治,政治跟经济根本是手和脚的关系,假如两者背道而驰,就难以处理,希望政治和经济好,让人民富国家强。我曾经说过:讲真话,做实事,有贡献。
记者:对于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李先生是否有留意?你对其中涉及到改革的举措怎样评价?
李嘉诚:我这么爱自己的国家,一定都会去关注。我对经济的改革,例如农民土地变成资产,让广大农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和赋予农民更大财产权利,还有国企盈利上缴30%以改善人民生活,这些绝对是好事。还有国家鼓励企业到外地投资,我在外国投资方面算是走前一点,可以说成功吧!
记者:那你觉得这次三中全会有哪些方面没提及?
李嘉诚:提出的都是对国家前途有好处的,但没可能让13亿人每个人都高兴,但是我对国家是心存很大的希望和盼望。
记者:你觉得香港自由市场经济信条是否开始被挑战?一个更福利化的香港会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么?
李嘉诚:自由开放的市场,重视“原则”和“法治”,两者皆来之不易,但如果管治失当,也可以一夜之间荡然无存。
至于福利化社会是否适用香港?关键是,我们要有选择,要大家扶贫,也要自愿,只能使用引导的方法;我相信,香港人一向热心于慈善,乐意助人,对我来说,帮助低收入人士是义不容辞的事;但如果政府政策错误,不能解决社会缺乏上进机会的问题,只向有能力的人开刀,这是错误的,因为香港人都想创富,政府的角色,应该要令人人有创富的机会,而不是等待“打救”。
记者:坊间传闻香港的楼市政策影响你在香港的投资举措,对此,你怎么看?
李嘉诚:健康社会中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关键是政府的权力要在法治的基础上公平公正地落实执行政策,香港不能“人治”,永远不能选择性行使权力。
我与香港或各国政府的关系都是建基于此的,不会因个别领导人或官员的变动而受影响,最重要是政策要令商界有信心。
“为官难,为民亦不易”,有时候我庆幸自己并未当官,因为为官者要面对如何平衡和解决不同权益的问题。
【谈自己】
重新选择 或会参政
我也很喜欢追求最新的科技知识。我还可以透露 ,除 了Ap p le和 三 星A n d ro id,很快会有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出现。
世上无完人,一个人即使做到99 .9%的好,只要有0 .1%误会的瑕疵,只要他是名人,也会遭到严厉的攻击。
进入耄耋之年的李嘉诚,依然每天坚持上班。他说不惧怕死亡,但自认人生有遗憾,如可以早点成立李嘉诚基金会会更好,甚至表示如能重新选择会考虑参政。他不愿评价自己,甚至将一度准备出自传的材料封存,不再继续。
记者:你已85岁,回首过去,觉得自己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
李嘉诚:我自问无论如何努力,仍发现没有一个人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可以重新开始,我可能会考虑参政。
记者:你有遗憾的事情吗?
李嘉诚:遗憾的事是没有早点成立(李嘉诚)基金会。世上无完人,一个人即使做到99.9%的好,只要有0 .1%误会的瑕疵,只要他是名人,也会遭到严厉攻击。
记者:你的人生经历不少波折和坎坷,回想起来,哪个阶段是最艰难的?
李嘉诚:我最艰难的时候是十三四岁。那时日本侵华,父亲去世,自己也有肺病。不过即使是最艰难的日子,我也充满信心。我不断争取上进机会,立志要做一个有理想的好人。我想假如我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便无法活到现在。
记者:你所谓正确的人生观是什么?
李嘉诚:走正路,有理想,作为中国人,对自己民族作出贡献。我不求名,在内地捐款,拒绝所有的建筑物以我的名字命名。即使是汕大,其基建、设备90%的款项由我付出,我唯一的要求是不要写上我的名字。
记者:面对生命终结你会害怕吗?
李嘉诚:我不惧怕死亡。假如死亡,我还可以是一盏灯,能够照着一条路,而且还留下有生命的基金会。没人可破坏这个基金会,我的儿孙及董事不能从中得到任何利益。这个基金会拥有自己的资产,足够让它继续做公益事业。
记者:你是否还有未完成的梦想?
李嘉诚:一直都有,包括希望国家一直富强。
记者:你出现在世人面前时总是非常简朴,眼镜、手表都非名贵之物。外界很好奇,除了摄影和高尔夫,你是否还有别的乐趣?
李嘉诚:人要在工作中发现人生,生活就乐趣无穷。我每天都乐于为股东或基金会付出时间和精力,数十年如一日,我可能是公司“请病假”最少的人之一。看书是我最大的享受,我年纪虽长,每晚仍会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很多时候午夜或天亮醒来时,书本搁于胸前或落在身旁。直至今天,这个习惯依然保持不变。
记者:作为华人首富,是否有计划出传记,分享这一生的宝贵经验?
李嘉诚:不少好友游说我出版传记,若干年前我也曾在一个月里,每天花三分之一时间与专门小组整理和撰写传记的资料。不过,有一天突然想到这类传记可能会涉及其他不少人,为免对别人有所影响,最后决定把所有资料封存,不再继续。
记者:你如何评价自己?希望后人如何评价自己?
李嘉诚:我不会理会这些事,更加不会自我评价。过去到现在,我都问心无愧,也不会认为自己是百分百完人。世上无完人,自己只是尽量用知识和感觉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记者:如果让你选择墓志铭,你会写什么?
李嘉诚:如果真的要写墓志铭,我会选择一直支持我每天充满斗志的两句话: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暂不退休 儿子随时接棒
如果是对国家民族和人类有益的事,即使卑躬屈膝我也在所不辞,但若是为个人名利或公司利益,我绝对不会这样做。
在去年宣布家族财产分配之后,关于接班、退休等话题就一直围绕着李嘉诚。采访时,李嘉诚也鲜有地公开评价了两个儿子,对未来继承长和系的大儿子李泽钜更是展现出极大期望。
记者:透过维港投资(李嘉诚旗下投资公司),高科技投资已成为你的标签。外界很难想象,一位八十多岁的香港企业家会对投资高科技企业保持如此高的命中率。你是如何挑选高科技企业进行投资的?
李嘉诚:我可以分享一个秘密,我非常喜欢读书,每晚无论多疲惫,我都要看书,也很喜欢追求最新的科技知识。我还可以透露,除了A pple(IO S系统)和三星A ndroid(系统),很快会有一个新的(手机)操作系统出现。我非常留意与自己从事行业有关的新资讯和发展转变。无论做什么生意,你一定要喜欢和爱它,这样才有进步。
记者:现在长和系的决定,在多大程度上是你的判断,多大程度上是李泽钜先生的决定?
李嘉诚:大儿子V ictor(李泽钜)大学毕业后跟我工作快30年了,现在他对整个集团细微之处比我更清楚。我原本打算提早退休,不过现在的经济环境有很多变化无法预料。即使在下一个小时把公司完全交给V ictor,相信他与所有同事也可好好地继续经营,我不担心。
记者:你觉得你的儿子会在哪些方面优于你?
李嘉诚:至少他受过良好教育,英文程度比我好(笑)。坦白说,我年轻时不喜欢应酬,V ictor不喜欢的程度比我更甚。他是好丈夫、好父亲,工作以外跟家人过着正常的家庭生活;他做事认真,对公司业务绝对清楚,心思细密,财政保守,跟公司同事关系非常好。
记者:如何评价你的小儿子?
李嘉诚:两个儿子都聪明,但性格不同,我非常爱他们,他们也爱国。大儿子V icto r循规蹈矩,工作认真,不偷懒;小儿子R ich ard(李泽楷)也聪明,很灵活,虽然喜欢玩,但这几年他的事业有大改变,让我安心不少。
记者:你之前说过考虑退休,还有计划吗?
李嘉诚:我已做好退休准备,但现在还没有这个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