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里走出的经济新贵
发布日期:2022-07-31 17:52:45
· 欧家锦 | 文 财经作家
编辑:新财富联盟
“共和国从这里走来,长征从这里出发。”赣州西站的一块广告牌,写明了这座城市引以为傲的红色基因。除了赣州(省内第二大城市),作为革命老区,江西众多地市都有着这种弥足珍贵的历史财富。
但步入以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和平年代,若是评选存在感较低的省份,江西应该算是其中一个。
“环江西经济圈”并非官方规划,而是网民的吐槽——是指江西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与相邻的六个省份形成“中心塌陷”的鲜明对比,不但与广东、浙江、福建比起来相形见绌;且与湖北、湖南、安徽比也处于下风。
2022年度上半年各省GDP排行显示,广东第1,浙江第4,福建第7,湖北第8,湖南第9,安徽第10,而江西则位列第15位
江西怎么了?
尽管地处我国东南经济发达地理区域内,但为何江西的主要经济数据要比相邻的兄弟省份差呢?
首先,先天性的交通条件差。最为直观的就是与京广铁路的失之交臂,成为江西的“世纪之痛”。京广铁路经过湖北、湖南两省,与江西擦肩而过,两湖在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带动下,人流、物流和对外交流密集频繁,经济发展一日千里,把交通闭塞的江西远远甩在了后面;而安徽有长江穿省而过,与江苏同为两江富庶之地,历史上就比较发达;广东、福建、浙江为沿海省份,当海洋经济时代来临后,对外贸易和交流远比江西便利。
此外,虽然紧靠珠三角、长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带,但江西与这些发达的经济圈几乎都存在山脉等地理屏障。
其次,工业基础薄弱。在解放前,江西作为革命老区为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其区域内并没有现代工业。解放后,因江西的工业基础和交通先天性薄弱,无法承担更多大型工业项目落地,以至于在计划经济时期其现代工业又落后于周边省份。
改革开放后,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浙江凭借着政策、地利、工业基础等优势,进一步扩大了领先江西的身位。
再次,偏于传统的制造业带动力有限。尽管江西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中心、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源地,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缺乏新兴经济的带动,特别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形态,这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第三产业,因上下游产业链众多且附加值高而能强有力地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很可惜,江西没有。
另外,江西现代商业意识欠缺。江西是一个传统人文厚重的省份,吴芮、陶渊明、王安石、黄庭坚、文天祥、谢缙、欧阳修、朱熹、陆九渊、汤显祖等一批有重大影响力的历史人物皆为江西籍,人文底蕴方面可与河南、山东等中原省份相媲美。但步入市场经济时代,江西整体的开放、创新意识与商业敏锐度不足,导致经济发展后知后觉,步步落后。
另一方面,仅约4519万常住人口(2020年数据)也是一个短板。有学者统计,以江西的省域面积、水资源和农业面积来看,其常住人口最低要达到6000万规模方可有力推动经济发展。如何吸引人口回流以及外省人口来赣?这一问题需要重视解决。
最后,缺少集中发力点。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份,江西没有集中力量一处发力,而出现过度均衡发展、普遍不强的现状。省会南昌的经济实力在全国只是中等水平,据2021年27个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GDP占全省比重)排名显示,武汉为35.42%(第8),长沙为28.81%(第11),合肥为26.57%(第13),杭州为24.63%(第15),福州为23.20%(第17),广州为22.70%(第19),而南昌为22.45%(第21),无法形成区域内较为强势的辐射及带动作用。
此外,江西毗邻发达经济圈较多,在城市发展上形成了“多向”发展的状态——武九客专通车后,九江作为江西传统的经济强市,顺势进入了武汉都市圈;上饶、鹰潭、景德镇等城市则渴望牵手杭州的发展;抚州希望参与到(福建)海西城市群的联动;赣州和吉安作为江西的南部喉舌,离南昌较远,而广州和深圳对其辐射效应很明显(国家发改委2022年6月公布的《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中,赣州与吉安的对口城市分别为深圳与东莞);萍乡、宜春、新余等地基本与湖南的长株潭都市圈进行了一体化发展。
“地利”或许不占优势,但在国民经济整体崛起的“天时”之际,江西也逐渐发挥“人和”的主观能动性。自2019年以来,江西的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以刚新鲜出炉的2022年度上半年GDP实际增速为例,全国GDP实际增速为2.5%,江西以4.9%位列全国第三!实际增速前十强分别为:宁夏、山西、江西、新疆、西藏、福建、湖北、贵州、内蒙古、湖南;而去年同期的前十强分别为:湖北、海南、浙江、北京、江苏、广东、安徽、江西、山东、重庆。
在这份堪称大洗牌的实际增速排名中,重合的只有两个省份:湖北与江西。
湖北的情况众所周知,因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让湖北从GDP全国第七名的位置断崖式跌落,但幸好其在稳步复苏。在2021年上半年,湖北就以28.50%的实际增速强势反超安徽、湖南,重返GDP全国第八名。
但江西呢?凭什么实际增速能连续两年位列全国前十?
答案或许就隐藏在营商环境的变化中。在7月刚公布的“2021江西年度十件经济大事”中,第4件事即是——“江西办事不用求人、江西办事依法依规、江西办事便捷高效、江西办事暖心爽心”,营商环境品牌更加响亮。
江西省长叶建春在大会上公开发话,“希望各位记者朋友在江西各地采访、考察的时候,帮助我们关心各地有没有做到这四句话,如果没有做到的,也希望告诉我们。我们要争当全国政务服务满意的一等省,必须要做到这四句话。”
为此,江西开展营商环境18大对标提升行动,在全国率先推行“一照通办”改革,推广“容缺审批+承诺制”“六多合一”“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审批等改革。打响“赣服通”政务品牌,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同类平台前列,获李克强总理点赞。
一个地区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还是靠环境、靠服务。而营商环境的变化,则体现在数据当中。
2022年第一季度,江西拿下了全国增速第一的宝座,其中第二产业同比增长8%,第三产业同比增长6.1%,在疫情不时爆发的当下着实不容易。从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来看,江西都驾驭得当——固定投资同比增长15.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9%,增速位列全国第一;外贸出口同比增长32.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2个百分点。
做个横向对比,广东在第一季度的固定投资同比增长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外贸出口同比增长2.2%。由此可见,江西的“三驾马车”的增速相对于广东来说优势巨大,虽然广东的体量更大,但也可以看出江西的发展相当神速。
值得注意的是,江西不同于湖北、湖南、安徽这样的强省会省份,其发展是多点开花。从2022年第一季度江西11座城市的固定投资增速可知,增速最快的并不是南昌,而是赣州、宜春、鹰潭和九江,增速分别超过了16%;吉安、景德镇、上饶和南昌增速分别超过了15%;抚州、萍乡和新余分别超过了14%。多地共同发展成为江西GDP增速领跑全国的动力,也增强了江西整体的抗风险能力。
时间倒回至2019年4月,江西省政府正式出台《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计划提出,江西要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力争实现三个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目标:产业层面,要推动有色、电子2个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万亿,装备制造、石化、建材、纺织、食品、汽车6个产业过五千亿,航空、中医药、移动物联网、半导体照明、虚拟现实、节能环保等N个产业突破千亿;集群层面,要力争在铜、钨和稀土、光伏等领域培育1-2个世界级产业集群;企业层面,要力争培育1家主营业务收入过5000亿的龙头企业,打造4-5户千亿级企业、40户左右的百亿级企业。
2020年4月,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获批,这是继宁夏、贵州之后的全国第三个内陆开放型试验区。这项为内陆地区量身定制的经济产业政策,推动了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融入和共建“一带一路”,为江西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以上三大经济发达区域的产业转移,无论是北上还是西进,大多数都势必要经过江西,而江西一旦制定出合理实惠的承接转移政策和方针,势必将这些企业和产业留在江西安家落户。
与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相并列的,还有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
江西省委书记易炼红指出,双“一号工程”是在江西全省改革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引领性、突破性的关键工作、头等大事。2021年9月,江西省政府印发《江西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规划指出,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育数字产业生态,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发展重要基地”。
据统计,2021年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营收为6688亿元,排名全国第7位,中部第1位。江西数字经济发展的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电子信息产业中部地区领先,VR产业抢占先进,物联江西(移动物联网)形成品牌。江西全省上云企业数量突破10万家,智能化制造程度和成熟度位居全国第8位。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达35%,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
坚实的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推动、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使得江西各市的经济发展得以快速推进,整体推动开放型经济再上新台阶。
精神焕发的江西,已经不是当年那种“土味”气质了。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再次为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提出了“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的目标要求。
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落户赣州(江西独有的稀土资源或将成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王牌),结束了江西无央企总部的历史;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挂牌成立,填补了江西无国家级大院大所的空白;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中科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中国信通院江西分院等国家级创新平台落地并加快建设……江西不断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全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实体企业发展得如火如荼,资本市场也逐渐热火朝天。据江西证监局原局长徐叔衡撰文总结,2018年4月江西明确提出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截至2022年7月的短短4年多时间,全省新增A股上市公司34家,其中新上市23家,2家公司已取得上市批文,新迁入江西省内上市公司9家。34家的新增上市公司数量,超过“映山红行动”实施前20年的总和。
上市公司的数量与质量,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与周边省份相比,江西是块洼地,差距较大,存在“数量少、融资小、基础薄、意识淡”等问题。为转变江西企业家的观念,江西各级政府组织企业家走出去,企业参访、培训学习、招揽人才并出台财政资金奖励政策,鼓励企业走上资本市场。
2022年,江西省产业投资基金迎来大爆发。
在此前一年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动江西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指出,研究设立江西省现代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构建江西省千亿级产业投资基金群,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共同参与的产业投资新格局;支持各地结合当地产业实际,设立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基金。
“母基金强,则创投聚;创投活跃,则产业兴。”总规模100亿元的九江市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总规模260亿元的吉安市工业发展引导基金、总规模50.05亿元的景德镇国控产业基金……众多引导基金的设立,拉开了助力江西经济转型升级的序幕。
“要把四面逢源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四通八达的发展优势。”一趟趟中欧(亚)班列,通过赣深组合港这一全国首创的“跨省、跨直属关区、跨陆海港”通关新模式,驶向中亚五国及欧洲20多个国家100多个城市。江西从曾经的开放末梢,成了如今的开放前沿。
截至2022年5月,江西现已拥有19个国家级开发区、4个综合保税区、3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5个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4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开放平台数量在中部地区名列前茅。在开放平台的引领下,江西开放型经济实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
7月19日,“江西这十年”之经济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举办。会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经济增速年均增长8.4%,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也持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全省GDP由2012年的1.28万亿上升到2021年的2.96万亿,由全国第19位前移至第15位;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地区)水平;江西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位势进一步提升。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1934年,被排挤出了领导集团、在江西会昌“养病”的毛泽东写下了《清平乐·会昌》一词。在他日后回忆的这一段“没有发言权的1931~1934年的那些日子里,埋头于做调查研究、读书、向中央提建议,而不是赋闲。”
身处逆境,不坠青云之志;时局不利,仍持必胜信心。这股精气神,在当下江西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亦多有体现。没有哪一个人、哪一个区域的崛起是命中注定的。“自助者,天助之。”祝福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