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 述:吉姆·罗杰斯 全球顶级投资家、量子基金创始人
编 辑:三浩商学院
任何常识,每隔15年必会戏剧性反转
“一个远超2008年‘雷曼时刻’的巨大危机即将到来” , 从2019年开始,我就一再发出这样的警告。
危机这个东西就像滚雪球,在爆发前,这颗雪球已经在一个长长的斜坡上滚落了太长时间。
危机这个东西,依照一定的频率,每隔一段时期必然会发生。而你现在深信不疑的许多常识,15年后也许就会大错特错。
让我们再次回望历史。1930年所有人都认为绝对正确的常识,到了1945年又变成了什么样呢?显然不可能再是1930年的样子,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改变了一切。
可见,对我们这个世界来说,变化才是常态,不变反而是变态。世界永远在变,从未停止。
所以我才会一再主张每一个人都应该向历史学习,都应该敬畏历史。中国有句古话“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常识的反转周期不一定非得是15年。有时也许是10年,有时也许是25年。但是,当我们追溯海量的历史数据时,会发现大体上每隔10-15年,一次巨大的变化便会来临。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举个例子。1991年,曾经与美国并肩的超级大国苏联解体了。这在10年前的1981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仅仅两年时间,苏联这个所谓“红色帝国”便彻底消失了。
受此影响,许多人断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取得了历史性的“终极胜利”,其结果已然不可逆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裔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发表的“历史终结论”。
可区区15年之后,恰恰是资本主义自身发生了严重危机,而以中国为代表的诸多社会主义国家,却是一片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特别是中国的强劲发展,甚至把欧美等发达国家从次贷危机的泥潭中拉了出来。
由此,我可以断言,今天我们认为是常识的东西全部都是错的,未来的历史必然会证明这一点。这绝不是什么言过其实,更加谈不上耸人听闻。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家,务必深刻理解这一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危机并不坏,甚至是一个好东西,是绝佳的机会。在汉语中,“危机”这个词是由“危”和“机”两个部分构成的,意味着危险与机会永远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如影随形、相辅相成。
当报纸的“社会经济”版面被可怕的大字标题与危机的消息所覆盖时,你可能会本能地这样想:“上帝啊,这可真是太惨了!”可是,另一些人也许与你的想法不一样。他们会这样想:“感谢上苍,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不错。无论是“9·11”事件这样的人祸,还是“日本大海啸”这样的天灾,所有灾难对我们这个世界以及全人类来说都是令人悲伤的事情,可是,对投资家而言,这些危机也同时意味着机会。
因为危机前后的世界,将有巨大的不同。驾驭这些不同,而不是被其吞没;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等待,是成为人生赢家的必经之路。这才是真正的勇者和智者之所为。
要记住,即便在危机中失去一切,即便陷入沮丧与绝望的深渊,凤凰涅槃、绝处逢生的机会也永远存在。
因为绝望越深、越重,机会来临时的幸福也便越沉、越满。
事实上,这个世界上越成功的人物,曾经历过的绝望便越为深重,越难以忍受。从来如此,从无例外。
所以,对那些经历危机而悲观厌世的人,我想这样说:“没关系,不要紧。无论发生了多坏的事,天也塌不下来。何止如此,15年之后就会完全变天,那时就是你重生的机会。”
没错,无论你的人生被危机如何摧残,也无论你的心情如何沮丧绝望,也要顽强地活下去。只要活着,就会迎来转机。这是人生常态,也是自然规律。
正如中国那句古老的谚语所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我自己的人生经历,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曾经有一个好友,因为被妻子抛弃而选择自杀这条不归路;我本人也曾因离婚长期情绪低迷,而现在却每天都在感谢上帝的恩赐。因为在离婚的15年之后,我又重新沐浴在幸福中,每天过着快乐的生活。
我的经历绝非个例。相同的人和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只是你没有意识到罢了。
事实上,每一个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因为某个理由而悲观绝望。但所有的悲观厌世者一定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对历史的无知,即对“15年后自己的人生将截然不同”这点一无所知。
不妨想象一下:如果放弃自杀的念头,未来也许有一个极为精彩的人生在前方等着你也说不定。
以美国和日本的数据来看,绝大多数自杀者都是20岁前后的年轻人。这实在是太可惜了。如果他们不死,15年后,当他们35岁的时候,世界将大为不同,他们的人生也将截然不同。这绝对是大概率事件。至少值得期望一下,等待一次。
还是那句话,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也无论这件事带给你多大的摧残和打击,等一等,未来会不一样。
以日本为例。1965年日经指数崩盘的时候,想必有许多人陷入了绝望的深渊。但是,那之后的日本在极短的时间内满血复活,到1980年迎来了繁荣的巅峰。掐指一算,正好15年。
美国也一样。1930年的美国,有多少人由于在空前的“大萧条”中失去一切而轻生,可如果当时他们能选择顽强地活下去,熬到1945年,便会迎来戏剧性的命运转机。因为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美国,其国力之鼎盛堪称空前绝后。掐指一算,又是15年。
股神巴菲特有一句名言:“永远不要做空美国,因为这个国家有无限潜力。”我也想借花献佛,对每一个深陷绝望中的人说:“永远不要做空自己的人生,因为你的人生有无限潜力。”
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做不到这一点。有太多的人即便周边发生了无数危机的征兆,也表现得无动于衷,不能做到积极地探寻这些征兆背后的深刻含意。
所以说,一定要对这个世界的运行机制,以及由此导致的所有表象随时保持正确的敏感与清晰的理解。
比如说,印度的金融体系到底发生了什么,必须探求所有征兆的蛛丝马迹。无论你发现了什么,看见了什么,一定要保持这样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千万不要试图咨询他人的意见。一定要保持独立性,切忌依赖他人。
否则当问题发生的时候,就有你受的了——那些不会用自己的脑袋思考,只知道随他人意志起舞的人,一旦进展不顺,便会表现得彻底懵圈,手足无措。
所以说投资这码事,只适合选择自己熟悉的事、擅长的事。否则,买了自己都搞不懂的东西,万一有点什么差池,想不蒙圈都难。
这就是所谓“不熟不做”的道理。投资的铁律是不熟不做,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就不愁赚不到大钱。
我一向认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普通人与职业投资家之间最为重大的区别,且没有之一。
每当危机发生时,我都会想“太棒了,这又是一个机会”,而其他大多数人恐怕都不会这么想。
就拿旅行来说,许多人作为游客到一个从未去过的国家游玩,往往只是走马观花,看看风景,拍两张照片,然后发出一两声类似于“这个地方真棒!我算没白来,值回机票钱了”的感慨,便告结束。而如果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你就不应该这么做。
再比如,所有人都喜欢“热点消息”“独家情报”。特别对我这样的资深投资家来说,每个人都想从我这儿搞到点“内部消息”,都希望从我嘴里说一句“哥们儿,买这个吧!绝对稳赚不赔!”
可这些人没有意识到,当他们依赖别人的时候,他们自己便会成为无能的人。
所以还是那句话:相信自己的脑袋,只在自己知道的东西、熟悉的东西身上花钱。这样做就对了。
不妨这样想问题:假设在你漫长的人生中,顶天了只有20次投资机会,你会怎么做?不出意料的话,你一定会对你的潜在投资标的无比谨慎,无比专注对吗?
“我从某某那儿听说了一个特别棒的投资项目!”——这种异想天开的念头不会再有了对吗?也不会再满世界地寻找那些有的没的或者是所谓“热点消息”“独家情报”了对吗?就是这个道理。
不客气地说,如果实在找不到什么合适的投资机会,待在你自己熟悉的世界里什么都不做,也比跳进你不熟悉的世界瞎折腾强,至少不会血本无归。
事实上,这正是所有成功的投资家的做法。当搞不清状况的时候,他们会选择“按兵不动”,什么都不做。他们只是坐在那里,望着窗外,静静地等待,等待一个能真正说服自己的投资标的出现。一旦发现这样的东西,他们便会紧紧地抓住不放,密切地追踪它的发展轨迹,一直到确信万无一失才会付诸行动。
一旦把真金白银砸进去,剩下的事就简单了:你只需静待投资标的升值即可。没错,你需要做的事还是等待,耐心地等待。之所以你有这份耐心,是因为你有信心,明确地知道卖点(出手你的投资标的)在哪里以及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只要是自己熟悉的领域,无论发生任何变化,忽好还是忽坏,你都能立刻搞清楚状况,泰然处之。反之亦然,如果你的投资是听从他人的建议,自己完全没过脑子,也就是说,你投资的东西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自己当初为什么买了它,这些最基本的状况你都搞不懂,那万一出现什么闪失,你就只有抓瞎的份儿了。
无论是买车、买衣服,还是买其他任何东西,这个道理都适用:只要你比别人知道得多,比别人更专业、更熟悉,你就比别人更能得到有利的交易条件,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
投资界最经典的经验教训之一就是:当身边所有人均投资失败的时候,只要你投资的是一个自己熟知的事物,在大多数情况下,你的投资标的最终都能升值,而且是大幅升值。
商品、股票、货币等,可以成为投资对象的东西有很多。危机与灾害时成功的投资,与景气一片大好时成功的投资截然不同。
而无论是好变坏还是坏变好,任何重大的反转,在其发生的初期都拥有最多、最好的投资机会。由此,优秀的投资家从来不怕不景气,更加不怕危机,而是把这些经济的阴暗面视为循环周期中的一个自然组成部分。
这就奇怪了。不是说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债务泡沫已近破裂的边缘,且情况正日益恶化吗?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持有美元呢?
首先,必须理解大多数人的想法和做法。 当危机爆发时,人们往往会这么想:“美元是安全的避难所。”没错,正因为有危险,所以人们必须为自己的财产找个安全的地方,而他们首选的避险工具就是美元。
正因为这样,人们会看到:往往越是有危机,美元就越会升值。哪怕这个危机的肇事者是美国人自己,亦是如此。
危机越严重,人们对美元的狂热以及美元升值的幅度就越夸张——注意,这是一个典型的信号,千万不要错过。而我的做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果断地卖掉美元,再买点什么别的值得投资的东西。
当然,美元不是唯一的避险工具。危机时应该如何避险,归根结底与发生了什么样的危机有关。不过,除了美元之外,危机发生的时候大多数货币都会贬值,这也是事实。
至于黄金,尽管也有投资价值,不过一般来说在危机的最初阶段,金价往往会下跌。 理由很简单,危机发生会造成现金短缺,手头缺钱的人们往往会匆匆卖掉黄金,入手现金来应急——注意,这又是一个投资信号。
大概率事件我会卖掉手中已然升值的美元,买入贬值的黄金和白银。不过,到底应该怎么做也要看当时的情况,随着情况不同,做法也会有所不同。
千万注意,在危机的初始阶段黄金价格即便会下跌,也会迅速反弹。当人们意识到自己国家的经济出了问题,情况日益恶化,货币不断贬值的时候,脑袋里的第一个反应,往往就是买金和买银——历史无数次地证明了这一点。
对这种现象,很多专家教授可能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们也许会认为金银又不能当饭吃,没什么使用价值,和货币相比流动性又差,靠买金银避险是典型的外行人的做法。
不过,没必要介意。绝大多数人都不是专家,只是市井小民而已。他们的做法就是这样,就是要在发生危机的时候买金和买银。所以专家大人们大可以放这些庶民一马,随他们爱买啥买啥吧!
至于我个人,从很久以前就入手了不少金银,且不久之前又多买了一些。在我看来,如果金银的价格下跌,只不过是提供了又一个买入的机会,而不是相反。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在历次危机中,金银的价格即便一时下跌,也会迅速反弹。这就是历史教给我的投资之道。
正因为这一次危机的严重程度将是空前的,所以无论专家教授和各国央行如何鼓噪“金银无用论”,相信大多数人也会充耳不闻,并再一次蜂拥到售卖金银的柜台前。我也一样,现已买入大量金银,为未来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不过,还是那句话,投资这码事最忌讳的就是仰仗他人。别人的意见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投资理念和见解。
而我的投资见解是:之所以危机时要买金银,不是因为这些东西拥有客观上的财务健全性或安全性,而是因为大多数人都会本能地这样认为,即“认为”这些东西在财务上是健全和安全的。
美元也一样。危机爆发时,人们会本能地认为与英镑和欧元相比,美元更靠谱一些。注意,这依然只是一种主观意识,而不是客观事实。
但是否客观已然不重要,因为人们必然会依照主观意识行动。这才是真正的重点。而只要有行动便必然有结果——为投资家提供灵感的,就是这一点。
在应对危机方面,企业怎么做才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呢?
简单,首先应该大幅削减债务,不但要减少自己的债务,还要多多关注客户的债务情况。因为一旦发生危机,那些财务状况不佳,债务缠身的客户绝对会连累你,给你造成巨大的麻烦。起码货款回收就会成为大问题。
没有一家企业愿意轻易排斥或放弃任何一个客户。这一点我完全能理解。 可问题是,欠债过多的客户是块烫手山芋,一旦出问题,情况往往会迅速恶化,令你措手不及。再者说,客户欠这么多债,本身就说明他已经有问题,而对这些问题了然于胸,并提前做好准备,显然对你没有坏处。
一旦发生危机,即便只有几个客户破产,对你的影响也不容小觑。退一步讲,就算你自己的企业状态良好,财务健康,个别客户破产对你的其他客户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波及效应。所以哪怕仅仅是出于对客户负责的理由,你也要充分重视这件事,要时时刻刻对那些债务缠身的交易方保持高度警惕。
不只如此,你的客户是哪一个国家的企业,这一点也很重要,也需要用上述原则予以严格监控。因为与高风险国家的企业打交道,陷入麻烦的概率要远高于低风险国家。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专注做你的企业最擅长、最有优势的业务,尽量不要得陇望蜀、见异思迁。 特别是危机的时候,万万不可盲目追求所谓多元化经营。由于没能快速进入新的商业领域,没有实行多元化策略,有太多企业受到“缺乏速度感”的批评,而这种评价显然是不公正的。
理由很简单,盲目进入未知领域很危险。与潜在的机遇相比,恐怕遇到更多问题的可能性更大。事实上,越是那些选择多元化业务模式的企业,越容易卷入各种各样的麻烦,掉进各种各样的陷阱,从而令经营业绩不断恶化。这样的教训绝不鲜见。
总之,越是困难时期,企业便越要专注于自己熟悉、擅长的业务,千万不能三心二意;与此同时,还要大力削减债务,避免与那些欠债太多的企业打交道。另外,危机时养成盘点资产的习惯,找出那些必要性不大的资产,然后卖掉它们,增加手头的现金储备,也不失为一个良策。
最后,让我们来做一个小结。常言道:“现金为王”,正因为危机极难预知却必然会到来,所以提前备好足够的现金以防患于未然,是应对危机的王道。
而确保现金流的关键一招是及时卖掉多余的资产,用这笔钱偿还债务,以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然后,完全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核心业务领域。只要你能做到这些,任何危机都打不倒你,甚至伤不到你。
应对危机的准备是否充分、是否到位,这件事在危机发生以前很少有人知道,但在危机发生之后是个人都会知道。
这就是事前诸葛和事后诸葛的区别。显然,前者太少,后者太多。
2008年雷曼危机爆发的时候,华尔街所有的投资银行都非常清楚下一个破产的公司会是哪一家,我也不例外,明确地知道下一个倒下的巨头将会是大名鼎鼎的花旗集团。
理由很简单,彼时该公司已经深陷次贷业务的泥淖难以自拔,前景颇为不妙。果不其然,后来花旗集团因次贷危机蒙受了世界最大级别的损失,不得不接受国家资金的救助,甚至连不良资产的处理权也委托给了美国政府。
房利美的案例亦如此。我一直不看好这家美国金融巨头,知道其泡沫迟早会破裂。所以,早在房利美的问题被广泛关注之前,我便在电视节目中明确地预言过危机的发生。
总之,对当时的我来说,雷曼危机的爆发是一件昭然若揭的事情,并没有任何神秘感,也一点都不突然。正因为准确地预见了危机,所以能够提前做好万全准备,安然地度过了那场危机。
当然,眼前的这场规模空前的危机也是如此。迎接这场危机的准备工作我从未怠慢过。
在雷曼危机爆发的前一年,也就是2007年,我们一家人从美国搬到新加坡居住。当时,考虑到危机爆发已近在眼前,我果断地做出了卖空房利美和花旗集团的决定。
刚搬来新加坡的时候,在一场记者招待会上,有位记者向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您决定卖空花旗集团和投资银行的理由是什么呢?”
于是,我将前面提到的那些理由陈述了一遍,明确地发出危机即将到来的警告。可惜的是,彼时的新加坡政府已经买了太多那些摇摇欲坠的巨头们的股票。
有感于此,我在那次的记者会上还说了这样一番话:“因为过度投资花旗银行和其他投行的股票,新加坡将蒙受巨大损失。对这一点,我深表遗憾。”
可是,我说的这些话并没有出现在第二天的报纸上。深受政府影响的当地媒体在次日的新闻报道中仅仅强调了一个要点,即“吉姆·罗杰斯生活在新加坡,是一件幸事”。
2008年,由雷曼集团倒闭引发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破坏了一切。可即便如此,“吉姆·罗杰斯是正确的,而我们犯了错误”,这句简单的话却始终没有出现在新加坡当地的媒体上。
所以说,如果你心里有个想法,而这个想法有违一般的常识,那么当你把这个想法告诉别人的时候,恐怕没人会相信你。
理由很简单,违背常识的东西是一个怪物,是不正常的,所以违背常识的话在大多数人听起来,都不像是人类的声音,而与夜晚的狼嚎更为近似。
所以,那些愿意倾听乃至相信与众不同的观点或鲜为人知的主意的人,堪称这个世界的稀罕物。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但凡不是在电视或互联网上广为人知、广被接受的东西,他们是信不过的。
可见“常识”的厉害。这个东西具有强大的洗脑功能,令人们只相信那些大多数人相信的东西。所以,能够不人云亦云,完全用自己的脑子思考问题这事从来就不简单。
鉴于此,在自己孩子的教育方面,我最重视的一句话就是:“用自己的脑袋思考,千万不要依赖别人!”
举个例子。每个人都说“天是蓝的”,甚至连窗外的天空到底长什么样都懒得看一眼。所以就算你不知道天空到底是什么颜色,可当所有人都毅然决然地认为它是蓝的,你便也只能这么说。
万一有个不识相的主儿,居然敢大胆地喊出“天空未必是蓝色”,那周围的人一定会认为他疯了。
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要人云亦云。对那些被称为“常识”的东西,不妨怀疑一把看看。因为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东西、许多真相,如果不用自己的脑袋思考,你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向历史学习,你便有了预测未来的可能。而历史一再告诉我们:面对危机时,人们的想法和做法有太多的共通点。
这就是经典的“群羊效应”。这种现象之所以会发生,源于历史知识的匮乏所引发的“独立思考失能症”。
没错,克服群羊效应,学会独立思考,拥有卓越的洞察力——这件事绝对与历史常识的多寡有关。
以我个人来说,危机发生,经济崩溃,然后再复活——这一经济周期循环的规律我是从人生经验和历史书籍中学到的。特别是当危机真实发生的时候,更有必要从过去的历史中汲取养分,获得智慧和力量。
任何一个人在投资时总会发现哪里不太对劲,有一些事情发生了变化。问题是,到底变化是什么以及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却很少有人知道。
这就是不学历史的恶果。因为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会不同程度地明白现在发生的变化到底是什么以及自己应该如何应对。
日本人尤其如此。在这个天灾频仍的国家,理论上说每一个人都应从前人那里学到了许多应对灾害的智慧。可当灾难真正发生时,却依然会有很多人表现得惊慌失措、不知所以,只知道一味地大呼:“天哪!为什么会这样?这可怎么办?”
连自己国家的历史都不掌 握,甚至没有掌握的动机,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
我认为,越是危机的时候,投资家越应该大胆投资,去帮助那些陷入困境的人。只有这样做,才是对危机的幸存者真正负责任的表现。
想象一下,如果某个地方发生了灾难,我奔赴现场,对那里的人说“我有钱,想给你们投资”,对方会有什么反应?
有的人也许会立刻躁怒起来,狠狠地训斥我:“滚出去!你们这些贪婪的资本家没安好心,就是想利用我们这些可怜人的不幸发大财!”
不过,更多的受灾者恐怕会对我这样说:“我们确实需要帮助,请您务必投资我们!”
事实上,迄今为止已经有许多媒体评论家给我贴上了“专门乘人之危的坏人”标签。“吉姆·罗杰斯一向认为灾害是绝佳的投资机会,这个男人实在是太可怕了!”这样的指责时不时地会出现在各类媒体的头版。
特别是在灾难真正发生的时候,我的一言一行总会受到舆论的特殊对待,遭到格外严厉的审视。
不过,令我欣慰的是,那些真实经历灾难的人却从不会这样看我。他们永远都会对我说:“正是来自你们这些外国人的投资,让我们有了复原的希望。对此,我们深表感激。”
没错,作为投资家,我必须要赚钱。但“赚钱”这件事本身并不是一种原罪。因为事实上,你的投资确实帮助了许多人,把他们拉出了困境。如此双赢的好事,为什么要受到指责?又为什么要感到羞愧呢?
在必要的时候,去到必要的地方。这既是资本的使命,也是社会运转的基本规律。天经地义,无可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