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千户苗寨一瞥/陈鲁民
发布日期:2017-03-15 12:11:32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我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境内。资料图片
来源:大公网
初春时分,我们夫妇踏上了去“醉美”贵州的旅途。下了火车又换汽车,几经辗转,终于来到了心仪已久的贵州西江千户苗寨。
景区大门外,有一队热情美丽的苗族少女在迎接游客,她们身着民族盛装,头戴制作精美的银花冠,上插高约一公尺的银牛角,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背后戴的是银披风,再加上银耳环、银手镯,熠熠闪光,美不胜收。少女们载歌载舞,为游客敬酒接风,还有几个黑衣黑裤的苗族小伙子边跳边吹芦笙助兴,让人感受到浓郁的节日气氛。
进了景区,路两边都是一幢幢漂亮民宅,全是吊脚木楼,鳞次栉比,别具特色。吊脚楼分平地和斜坡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整个房屋架式都是木质,不要一钉一铆,全靠榫卯连接,除少数木楼盖杉木皮外,屋顶全是盖着一色青瓦。椽皮瓦底托枋涂上白灰,脊梁顶用瓦块饰以“龙脊”图案,脊梁中部饰以“龙宝”,两头翘角对称,远看有似一只雄鹰欲飞。沿街一边的二楼都修有半悬空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休憩、刺绣、梳妆、观景。房屋是如此的精致、美妙、实用,独具匠心,无怪乎被国内外建筑专家称为中国山区民房建筑顶尖的艺术精品。
我下榻的旅馆旁边,正巧碰上一家苗族老乡在娶亲。我坐在楼上的“美人靠”朝下望去,只见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人们抬着整头杀好去毛的猪,还有一条条大鱼,几个沉重的箱子,彪悍的小伙子们脸上都涂着朱红色,以示吉祥如意。傍晚,娶亲的老乡即按当地习俗,在街上摆起“长桌宴”。一张张矮桌连在一起,两边坐满了亲友和贺喜的人们,约有两三百人的样子,许多游客也应邀入席同乐,煞是喜庆。我和老伴也来凑热闹,举杯为新人贺喜。饭菜很丰盛,第一“硬菜”是苗王鱼,这是苗家宴请客人的名菜。苗王鱼味美肉鲜,许多外国游客吃后都称赞“到西江不吃苗王鱼等于到北京不吃北京烤鸭一样会终身遗憾”!还有酸汤鱼,是苗族独有的食品,入口酸味鲜美,辣劲十足,令人胃口大开。一般是先加入特产糟辣椒和本地许多有营养的中草药,借番茄酸烹出自然酸汤,然后将清洗的活鱼下锅煮。还有四四方方的大块猪肉,佐以辣酱,吃得人满嘴流油,还直呼香极了。几个苗族妹子唱着“管你喜欢不喜欢都要喝”的祝酒歌,轮着给亲友和客人敬酒。
苗寨歌舞淳朴清新。资料图片
酒足饭饱后,华灯初上,下一个节目就是去观景台看苗寨夜景,这是必不可少的重头戏。来之前我已查询过相关资料,就直接来到山下坐上观光车,大约十分钟便来到了山坡上的观景台。台上早已挤满观景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挤得水泄不通,摄影爱好者们架好了各种“长枪短炮”,等着“吉时”到来。大约是晚上七点来钟吧,漫山遍野的民居都亮起了灯,远远望去,成了一片灯的海洋,错落有致,交相辉映,颇为壮观,灯海呈现出牛头的形状,很像是山城重庆的夜景。导游说,之所以有这个灯光效果,除了家家户户自然需要的照明灯光,苗寨所有的房屋屋檐下都挂着两到四盏小马灯,里边安的是节能灯泡,每晚要亮到午夜才统一关闭。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起身去山下的田野里去踏青。清澈见底的白水河两岸,是一片翠绿的麦田、菜园,还有黄灿灿的油菜花田,一群群鸭子在水田里觅食嬉戏,你追我赶,发出欢快的叫声,显得生机盎然。放眼望去,山顶云雾缭绕,树木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两边的山坡上便是层层叠叠的苗家民宅,从山脚一直修到山顶。据说,这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最完整的地方,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就像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每天上午下午各一场的苗族歌舞节目,也很值得一看。除了青年男女的歌舞表演,如掌坳的铜鼓舞、方祥的高排芦笙、反排的木鼓舞等。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苗族古歌演唱,演唱者全是寨中的老人,他们用苗族古语演唱其史诗般宏大的古歌,淳朴清新,不加修饰,是真正的原生态。
苗寨的两天一夜,令人愉悦而新奇,一颗心沉醉在美丽的黔山秀水中。
请扫描关注公众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