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韩信的一生:四大战役让其封神!四个弱点让其必死
发布日期:2023-05-12 12:07:25
编辑:三浩商学院
韩信这一生极为璀璨,不仅在军事上被后世誉为“兵仙”,更是创造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可以说继姜太公之后,韩信是第一位以一己之力,辅助主君逆转局势并建国的强大军事家。
韩信仅仅通过四场战役封神,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军事指导思想。然而人无完人,韩信最后也落得一个被诛灭三族的下场,因为他具有四个致命的弱点。这些弱点都是什么呢?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当时秦帝国已被起义军消灭,天下诸侯王并立,可真正能够有一战之力的,唯有刘邦集团和项羽集团。
自封为西楚霸王的项羽,自然看不得实力稍弱的刘邦做大做强。为了限制刘邦的发展,项羽故意将其封到巴蜀之地,令其只能蜗居在成都平原。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四川平原被群山环绕,这里虽然易守难攻,但想要出去也不容易。最耳熟能详的就是诸葛亮六出祁山,数次北伐都没有取得战果,可见地形影响多么严重。
好在刘邦的对手没有诸葛亮的对手那么厉害,在刘邦想要进攻的时候,三秦之地唯一能够阻拦汉军的只有章邯。
章邯本是秦帝国最后的名将,以一己之力消灭了吴广的起义军并杀死了楚军最高统领项梁,可以说章邯在朝廷当中的地位直逼赵高。然而在与项羽的对抗当中,章邯吃了败仗,被赵高恶意弹劾。
害怕遭到赵高的陷害,章邯只得和项羽达成协议,被封为雍王,加入了项羽阵营。
章邯为人高傲,面对实力并不强大的汉军,章邯一直没怎么放在心上。于是韩信利用章邯的轻敌,在章邯面前大修栈道,给章邯一种汉军要从山地进攻的错觉。
而后韩信将主力从小路绕过陈仓,包围了陈仓。这次经典战役甚至入选了“三十六计”之中,为后世的军事家提供了巨大的参考价值。
井陉之战
拿下关中之后,刘邦有了东进的能力,楚汉相争的局面正式打开。于是韩信继续东进,与赵国发生战争,韩信率领三万兵马与二十万赵军对峙在井陉。
天才都有共同点,韩信也像项羽破釜沉舟那样,将部队带领到水边列阵。面对退无可退的局面,汉军爆发出强烈的生存欲望和战斗力,奋力击退赵军。
而后韩信借势调取轻骑夺取赵军营地,等赵军受阻想要退回营地休整的时候,营地内已经满是汉军的旗帜。赵军惶恐不已,认为汉军的援军已经到了,纷纷四散而逃。
韩信与井陉背水一战的同时,又能抽兵奇袭敌人后方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不得不说这是一场冷兵器时代堪称教科书式的、以少胜多的战争典范。
潍水之战
赵国沦陷后,汉军东进便再无阻力,因为摆在汉军面前的已经不是峻峭的山脉,而是一望无际的平原。
此时支持项羽的还有齐楚之地的诸侯,他们的军事实力并不亚于汉军,但是汉军的补给线很长,并没有齐楚诸侯在本土作战的优势。
韩信知道需要汉军的软肋,非常需要速战速决。然而欲速则不达,必须等待一个机会。
此战韩信的对手是楚国大将龙且,自打项梁时期就带领楚军南征北战的著名将领。龙且曾跟随项羽数次击败过汉军,所以他对汉军也很是轻视。在对阵韩信时,龙且率军于潍水边布阵,军势浩大。
这种布阵看起来确实具有一定威慑力,可龙且却忽略了问题的关键,那就是潍水。韩信见此,在不惊扰楚军的情况下,连夜命一万士兵准备沙袋,在上游堵住潍水。
韩信用兵灵活,汉军完全不是楚军的对手,他要利用地理优势扩大自己获胜的希望。当潍水上游被截流之后,韩信亲自率军搦战。
本就急功近利的龙且看到韩信,立即挥军进攻。在龙且眼中,杀死韩信就意味着莫大的功劳,尤其自己的军队实力高于韩信,必定能大获全胜。
韩信诈败而退,致使龙且更加兴奋,韩信再次给楚军一种实力不佳的假象。岂知龙且刚刚率军追击汉军渡过潍水,只听上游隆隆作响——潍水仿佛脱缰的野马奔腾而下,将龙且军队冲散大半。
回过神的龙且慌忙整顿军队,韩信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汉军一拥而上堵住厮杀。于是龙且前军被汉军肆意杀戮,后军被潍水卷入湍流,后面的齐楚练军见到龙且被全歼,直接吓得溃散而逃。
韩信斩杀龙且后汉军乘胜追击,齐王被杀,山东等地正式归于汉军。
垓下之围
最后一场战役就是韩信一生当中最高光的时刻——垓下之围。这是楚汉最后一场决战,也是刘邦统一天下的最后的阻力。经过前几次韩信以少胜多的战役,此时的楚军已经再难阻挡汉军的脚步。
然而就算是这样,40万汉军仍旧无法轻易战胜只有10万的楚军。项羽的作战能力实在太强,韩信初战项羽根本没讨得什么好处,只得向后退却。
韩信灵机一动,在包围垓下的过程中命令楚籍士兵高唱楚歌。这样一来项羽惊讶楚地是否被汉军所占领,麾下将士们也全部丧失了斗志。
这次战斗韩信已经将指挥能力发挥到了极致,虽说是险胜,面对毫无败绩的项羽已经是不容易了。
自此,心理战也被韩信搬上了历史舞台,成为军事家不可或缺的军事素养。
韩信的缺陷
韩信这个人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当年吃不上饭的时候接受过一位洗衣老妪的接济,韩信得势后当即以千金报恩。这是他的优势,也是他的缺陷,为什么这么说呢?
楚汉相争时,龙且战败,项羽情急之下对韩信有招揽之意。韩信拒绝道:“昔日我在项王手下只是一名小卒,但汉王带我一同坐车,一同饮食,并给我高官厚禄,我为什么要背叛汉王呢?”
等到大汉一统天下之后,刘邦开始清算异姓诸侯王之时,曾经的楚军降将、韩信的好友钟离昧劝说韩信造反自保,韩信依然选择相信刘邦,并将钟离昧的首级交与刘邦以表忠心。
钟离昧临死前叹息道:“我活着,汉王会忌惮你因为我而造反,一旦我死了,汉王很快就要着手对付你。”
可见韩信将刘邦的知遇之恩看得太重,他只想像姜子牙那样成为一地之诸侯,却想不到人性的黑暗,这是他的单纯,也是他的无知。
除了太过天真之外,韩信还有一个缺陷就是强行讨封。当时韩信攻下齐国,而刘邦正在焦头烂额的和楚军交战,就等韩信前来支援。岂知韩信没有第一时间赶回来,而是派人向刘邦讨封齐王。
临阵讨封,让刘邦心里很不痛快,似乎刘邦要是不答应,韩信就敢不来支援。可韩信终归能力一流,没有韩信的支持,刘邦很难拜托胶着的战事。在张良的劝说下,刘邦答应了韩信的请求。
韩信得到刘邦肯定的答复后,欣然出兵相助,解除了刘邦的燃眉之急。然而就是因为这件事,刘邦心里对韩信留下了疙瘩。至此,刘邦开始忌惮起韩信。
居功自傲的韩信每天在封地上率军巡视,耀武扬威。可能他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这些在刘邦看来极具威胁性。于是刘邦借着巡游云梦泽,将韩信俘虏到长安,控制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日日埋怨,影响极为恶劣。刘邦听到后更加疏远韩信,一下子恶性循环起来。终于有一天,韩信与手下谋反,手下在外起兵,他在长安做内应,挟持吕后和太子。
结果事情败露,萧何和吕后设计捉住韩信,并杀了韩信三族。
综上所述,韩信本就功高震主,再加上他不懂官场太过天真、恶意讨封、居功自傲、喜爱埋怨的性格缺陷,又如何会能善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