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推广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品牌推广
澳门归侨总会会长刘艺良:期待大湾区“一脚油门踩到底”
发布日期:2020-05-08 23:43:10
12月20日,澳门特区政府在金莲花广场举行“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升旗仪式,参加完升旗仪式的刘艺良激动万分。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祖籍广东潮州的刘艺良就来到澳门创业,在澳门生活了40多年,他也深刻感受到中国的发展和澳门回归后的繁荣稳定。近日,本报记者在澳门专访了中国侨联副主席、澳门归侨总会会长刘艺良。他表示,澳门回归20年来,澳门发生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就连澳门居民都想不到有如此巨大的发展。澳门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明显改善,治安根本好转,澳门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地位大大提升,澳门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总之,归结为一句话:回归,让澳门更美好!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
今年62岁的刘艺良西装笔挺,身上透露着一股儒雅之气。在他的办公室的显著位置,摆放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他作为火炬手时传递过的火炬。那是刘艺良毕生难忘的荣耀时刻之一。
刘艺良
最早到内地投资的澳门企业家之一
刘艺良祖籍广东潮州,父亲从海外归来投身国家建设。上世纪七十年代,20岁出头的刘艺良来到澳门,在艰苦的环境下白手起家开始创业。他回忆说,在澳门回归之前,澳门基本上没什么完整的经济体系,受制于地域狭小、市场容量有限,很多澳门市民只能依靠人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从事一些简单的加工业,或者是一些档次比较低的制造业,比较纺织、电子、玩具等出口加工业。那时,澳门的街道也看起来十分破旧,能在街上开一家店,就已经算是做“大买卖”的了。回归前,澳门居民的月收入只有几千澳门元。
内地的改革开放为澳门企业拓展事业带来巨大机遇,不少澳门商人到内地投资设厂,带来了资金、产业、管理经验、技术等,内地巨大的市场也让澳门企业发现了一片新天地。
刘艺良至今还记得,改革开放初期,第一家纺织品企业到内地,就是澳门的企业家;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是珠海石景山旅游中心,也是澳门的企业家过去开办的。刘艺良也发现内地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他也是澳门最早的一批到内地投资的澳门企业家之一。包括早期在广东珠海、中山、潮州、汕头、惠州等地通过来料加工,涉足房地产、酒店、商场等行业。而回归之后,澳门企业家到内地投资成了常态。
因在工商与社会服务等领域有突出贡献,刘益良曾获澳门特区工商功绩勋章,并连续五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刘艺良
“过去电视中有大三巴就有坏事现在则是喜事”
刘艺良告诉记者,澳门归侨总会(简称“侨总”)成立于1968年,当时澳门虽然在澳葡政府管治之下,但一批侨界老前辈认为,澳门是中国的地方,总有一天会回归祖国,所以没有起名叫华侨总会,而是取名归侨总会。
澳门回归祖国之后,这种爱国传统薪火相传。在会务章程中明确加入爱国爱澳、拥护“一国两制”、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等内容。
在澳门生活了40多年的刘艺良是澳门回归20年成就的见证者。他回忆说,回归前,澳门经济羸弱,连续4年经济负增长,失业率也很高,治安状况也很高。“最后几年,澳葡政府根本不管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导致投资者递减,本地的营商环境很不好。”回归以后,特区政府首先是稳健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服务业为主体,回归以后第一年经济就止跌回升。之后连续多年保持双位数的增长,有一年甚至超过20%。
澳门居民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治安的改善。他告诉记者,在回归之前,各种治安事件屡见不鲜,而很多都没法破案。在回归前那几年,如果在电视中出现大三巴牌坊,他就心头一紧,因为很有可能又什么治安事件出来了,比如抢劫、扒窃之类的,但回归后再在电视中看到大三巴牌坊,肯定都是喜事、好事,比如在这里举办音乐会,或者庆祝活动之类的。
“在回归前因为治安状况糟糕,很多国家还对澳门发出了旅游警示。”刘艺良说,治安改善首先归功于澳门特区政府的管治能力,下定决心把澳门打造成市民安居乐业的祥和之地。另一方面,澳门回归以后加强了跨境的警务合作,建立粤澳高层联席会议制度、粤澳警务合作制度,犯罪分子无处可逃。
不单只是澳门居民有了安全感,游客的安全感也随之提高,营商环境随之改善,商家都有信心在澳门投资了。1999年,澳门的游客数是700多万人次,到现在是3600万人次。“只有67万人口的澳门每年接待3600万名游客,回归前澳门人想都不敢想。”
澳门夜景
过去澳门在地球仪上是一个点现在醒目标注
刘艺良经常从往返于内地和澳门之间,每次经过拱北口岸,他都感慨万千。“拱北口岸是中国最忙碌的口岸,每次经过那里,我都感受到内地与澳门之间联系的紧密。”拱北口岸在1999年时客流量大概是2500万,去年是1.3亿人,已连续多年成为“天下第一关”,人流最高一天的纪录达到近50万人次。
刘艺良自豪地说,澳门人的社会福利羡煞旁人。举例说,澳门的老人一年大概可以分到大概在6万元的福利,这还不包括很多社团代表政府派的福包。在教育方面,澳门是15年免费教育,学生基本上都能读大学。政府还给每位居民每年发1万元现金分红。
经常在世界各国做生意,刘艺良一个明显的感觉是,回归以后,澳门的国际知名度大幅提升。“回归前去到一些国家去,机场商店的地球仪上,澳门是很小的一个点。现在我们再出去,地图上的澳门都用很大、很醒目的字体标注着。我感觉很自豪。”
而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中央政府的关心和政策的支持。“中央对澳门的支持是全方位、多领域的。宏观方面比如给予澳门‘一中心一平台’的定位,确定澳门对85平方公里海域的管辖权、与澳门签署CEPA并持续签署补充协议、开放内地居民自由行、支持澳门与内地开展区域合作等。”尤其是近年来广东省给予澳门非常大的支持,广东很多城市都出台了支持澳门企业和澳门居民到大湾区工作、创业的政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近期刚刚宣布15项惠及澳门的政策。
他举例说,澳门的旅游业这些年蓬勃发展,跟中央出台自由行政策也有很大关系。内地游客在回归20年后带旺了澳门旅游,也为澳门旅游做了最好的代言,也促进了澳门的基础设施建设。澳门今天才有底气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刘益良不止一次走进校园跟学生们讲述自己年轻时的创业故事和澳门回归前后的对比。现在澳门刚毕业的年轻人收入也有2万元,年轻人不愁上学、工作。“现在澳门的年轻人真的是太幸福了。”
以侨为桥助力澳门走上国际大舞台
侨总如今已发展成为澳门十万归侨侨眷的温暖大家庭,成员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归侨侨眷,成为澳门重要的爱国爱澳社团之一。刘艺良说,十万归侨是澳门的宝贵财富。回归20年来,侨总在引进海外侨界参与澳门发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侨总要凸显‘侨’字特色。”刘艺良说,侨总与海外社团保持着密切联系,通过在澳门举办活动,出外参加友好侨团活动,宣传国家发展成就、澳门践行“一国两制”成就,促进澳门与内地与海外的交流。同时,归侨总会国际资源丰富,与侨居国联系密切,可以搭建桥梁 “引进来”和“走出去”。
澳门回归20年来,侨总曾先后举办四次“华侨华人聚濠江联谊大会”,连续举办两届侨界青年高峰论坛,广邀海内外侨社、侨团代表聚会澳门,分享“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践的经验,已成为享誉侨界的盛事。2019年12月13日到15日,侨总继续举办第五届“华侨华人聚濠江联谊大会”,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及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每届都会有七八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前来参加。
“你别看澳门不大,但是它的平台功能非常大,是一个非常大的舞台。就像习近平主席说的那样,只要路子对、政策好、身段灵、人心齐,桌子上也可以唱大戏。”
澳门归侨总会每年还在春节期间或春节前后举办“文化中国 四海同春”文艺晚会,至今,这项活动已经开展了9年了。演出在澳门一票难求,被澳门居民誉为澳门的春晚。这也是归侨总会在中央的支持下带给澳门市民的一项福利,几乎每次晚会都会引来众多居民“抢票”。
“所以,澳门居民对祖国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他们是真的是幸福感满满。”刘艺良说。
对话刘艺良:期待澳门车能在大湾区“一脚油门踩到底”
广州日报:侨总如何能发挥自身优势,助力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刘艺良: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中新增了一项定位,就是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这就凸显了澳门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化程度。侨总在其中能发挥到桥梁怍用。
澳门有来自逾60个国家和地区的归侨、侨眷,占澳门人口比重较大,他们具有广泛的国际交往和人脉关系,从事多元产业,与侨居地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广东每年都与澳门一起在澳门举办“粤澳名优商品展”,已经形成品牌效应。这几年特区政府就提出通过侨界社团举办“一带一路”展馆。侨总会从第一年开始,先组织印尼的产品,在“粤澳名优产品展”设立“一带一路”展馆。早在5年前,印尼就组织了50家参展商,。品牌效应出来以后,缅甸、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等国特色产品都加入进来。 “粤澳名优产品展”与“一带一路”紧密结合起来。广东的领导过来看过后说,这个平台很好,不单要组织广东的企业来参展,还要组织广东有兴趣的买家过来采购,洽谈生意,不用去那些国家,在澳门就可以把生意做成了。
此外,侨总牵头、连续举办了20年的东南亚美食节也已成为澳门的一个旅游品牌。
广州日报: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是澳门的定位之一,在这方面如何和广东展开合作?
刘艺良: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我们有基础。澳门有400多年的东西方交流的文化,多个景点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澳门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创意城市 美食之都”。澳门的酒店度假村的规模是世界之最,五星级酒店的密度也是世界最大。澳门的酒店功能齐全,会展、住宿、餐饮、购物、娱乐表演集于一体。
尤其是现在港珠澳大桥落成以后,一小时生活圈形成,让大湾区联系更便利,也让“一程多站”旅游成为了可能。现在,会展+旅游,在澳门呆上两三天完全没有问题。
广州日报:澳门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升?
刘艺良:先说说澳门面临的挑战。首要的是经济结构依然比较单一,经济多元化仍任重道远。其次,参与区域合作未形成可复制的独特模式。再次,本地营商环境未能跟上经济发展速度,对引入投资有影响。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解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独立的关税区、三种货币如何协调的问题。要解决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如何自由流动的问题。在人流方面,首先要更便利,最直观的就是通关便利,通关便利需要创新通关模式。现在港珠澳大桥落成以后,珠澳口岸已经实施了“合作查验 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但港珠澳大桥开通后车流量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数量。要充分发挥好港珠澳大桥的作用,车流应该要增加,就是说,符合上桥条件的车辆配额要大幅增加。
我在两会期间也提过一个建议,希望港澳居民的车进入大湾区要更便利,澳门的单牌车可以进横琴,但还没有完全放开。现在澳门的车要去香港和内地,一辆车要挂三个牌,就很麻烦。其实可以用电子车牌管理的办法,一个车牌就行了。通过技术手段,完全可以实现。
同时,现在的“合作查验一次放行”,以后可以变成“两地一检”就更好了。我期待不只是澳门的车去横琴更方便,在整个大湾区9个城市都能畅行,“一脚油门踩到底”就更好了。